你知道太原各街巷名字的由来么?
文化里:这里原是一片空地。一九三○年始逐渐盖起房屋,最初住有八户人家。其中六户是留日学生。因有文化的人居多,又因阎锡山的文职官员在此居住。故取名文化里。
旧城街:太原以前妓院集中的地方,旧城街及头道、二道、三道、四道巷,是解放前的红灯区!
馒头巷:这里在宋代系开设包子铺的地方。宋人所谓的馒头,就是今天包子一类的食品,故名馒头巷。
奶生堂:清光绪《阳曲县志》载:道光年间,曾设有育婴堂,为哺养幼婴的机构,故取名奶生堂。
东陵里:解放前叫满洲坟,是满族人的固定坟地,后来迁走坟墓建成青年路,东陵里本无名,因在几十年前在此巷东口发现一座大型陵墓,后得名东陵里。
一人巷:在柳巷和鼓楼街的交叉口的东侧,巷子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俗称一人巷,后来有个“文化人”,嫌名字太俗,就自行改名为“依仁巷”
康宁巷:年,有位姓康的医生住此,挂牌行医,因医术较高求治者多数康复,深得居民信任,他们认为与康医生为邻,可以永保福寿康宁,所以取名康宁巷。(附近还有个福寿巷)
向阳店:是个老村子,老以前向阳店是静乐,古交,忻州通往太原路上的一个小镇,因为路途遥远,人们步行或者赶车一天到不了太原,所以这的驿站和住店比较多,类似的地方还有现在阳曲县的西凌井(又叫凌井店)。
平阳路:源于苏三案,苏三便是由这条官道押解太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