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如治家治家看乔家——解读?传承乔家家规家训”
(优秀奖作品)
乔家家训,人生路上最美的行囊
《乔家大院》,一篇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一曲绵缠绵凄婉的爱恨长歌,一代彪炳千秋的中华商魂。在我看来,《乔家大院》不仅仅是一部电视连续剧,她更多地是对晋商历史文化的诠释和对诚信精神的演绎。
乔家的祖训家训,事无巨细。他们重修德,人正事兴;讲诚信,以义取利;乐读书,百年树人;慎俭德,勤俭持家;善为先,无私讼公;怀天下,兴家报国。这些祖训家训的传承和乔家几代人的努力,使他们成了显赫一时的“亮财主”!乔家掌门人的形象,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不要说在那个年代,即使在当今社会,他们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乔家的祖训家训,是我们人生路上最美的行囊。
细读乔家的祖训家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家训是和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的。
“常思父母恩德,不得不尽孝心”讲的是中国人“炎黄八德”中的孝;“常思求财不易,不得不节费用”,讲了节用;“常思人生苦短,不得不惜精神,”讲了惜身;“常思学有不足,不得不奋志气”,讲了立志;“常思法网难漏,不得不戒非为”,讲守法;“常思争忿易损,不得不忍气性”,讲了养心。“天下无穷大好事,皆由于轻利一念。利一轻则事事悉属天理,为圣为贤从此进基。”讲了修身、轻利和成圣成贤。而“天下无穷不肖事,皆由于重利一念。利一重则事事皆违人心,为盗为趾从此直入。”则讲了重利与败身的关系。乔家先人认为成败不在于一个“利”字,而在于你做的事是不是“事事悉属天理”,还是“事事皆违人心”。天理者,人心也,只有“事事悉属天理”,才是“天下无穷大好事”,可令你“成圣成贤”。
我的父母没有到过山西,也没有去过乔家大院,但父母亲给我的家训为认为是和乔家的家训一脉相通的。
我的父母都是耕耘在中国大地上的最普通的农民,他们没有明星那样闪亮耀眼,他们没有企业家那般富贵显豁,没有太多的人知道他们。但是在我的生命中他们无可替代,因为他们不仅在完成这人世间最伟大的工程,而且还教会我什么叫做不卑不亢,懂得感恩,学会真诚、善良,这些东西让我终生受益。
父亲是个乐善好施的人,记得上小学时家里并不富裕,为了我们能吃饱肚子穿暖衣,深秋的一个夜晚父亲离开了温暖的家,背着一袋大米出门了。当时我们只知道夜晚父亲的好故事不再有,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出门,这个冬天我们白天帮母亲做做家务,晚上除了写作业,熄灯后都遐想着父亲还未告知结局的故事。
春暖花开是播种的季节,父亲有一天突然回家了,相继到家的我们都得到了满满的喜悦,我们头一次穿上了新衣服,吃上此前从未吃过的糖果。也是这年春天我们家的亲朋上门的次数多了,大都是来和父亲借钱,父亲给亲朋们唠叨着出去赚钱的艰辛,描述着遇上坏人时的惊心逃难。
我每听一次心里就为有这样的父亲骄傲着。父亲也时不时的鼓励好友亲朋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最后总会借钱给他们。父亲以自己高尚的精神情趣影响着我们的成长,他的能吃苦,他的敢于当先的智慧给我们姊妹无限的正能量。
多少年来,家训就被这样的风吹拂着,从小到大,我就沐浴在这样纯粹的家训、纯朴的民风之中。在那里,我听见了腊月里一家杀猪户户吃肉的田园牧歌,我感到了一种一人有难家家帮忙的如酒乡情,我还记住了一副写着“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读传家”的楹联隽语……
乔家高高院墙,深深庭院,威严高墙垛口,老房夕照剪影,一张张画面刻在脑海。千回百转的唢呐声一声声击进人心深处。为什么地入封闭的山西,当年的乔致庸们可以从容指点江山?为什么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并且称雄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拂去厚厚的尘土,摩挲那些拼接在一起的历史碎片,我们能清晰地看见两个永远难以磨灭的字:家训。举手投足是家训,为人处世是家训,尊老爱幼是家训,积德行善是家训,知书达理是家训,俭约勤奋是家训。前辈们以不言之教的点滴行为,以率先垂范的嘉言善行,将优良的家训,悄然溶入到家人的骨血中,汹涌在家族的代际间。
作者:筱雨,江苏南通人,爱好文学,已在《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散文余篇。
治国如治家治家看乔家——唐银龙
多角度大视野乡土情最祁县
编辑·冯鑫磊
审核·瓦翁
设计·雷雨情
终审·程生辉
最美祁县
稿件接收邮箱:zmqx
.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