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呼叫大厅。
话务员正在接听市民来电。
在“年第四届全国政务热线发展高峰论坛”中,太原市“”热线荣获“A级总体评估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最美热线人——“”热线话务受理部主管崔国强。
年9月7日,“”热线“太原日报社媒体专席”启用当天,太原日报社社长边素庭与市政府值守便民中心和“”热线负责人进行座谈。
年9月7日,“”热线“太原日报社媒体专席”正式启用,专席配备有专门的工号,记者正在查看当天热线情况。
小时、个日日夜夜……蓦然回首,自年12月30日成立到现在,“”热线已陪伴太原市民走过16个寒暑。这16年,它整合37条政务热线,实现“”一号通达;这16年,它从一条简单的热线电话,成为电话、 7×24小时全天候受理、解答、转办、回访市民来电事项,听民情、集民智、助民生、解民忧、聚民心,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即使非常时期,“”热线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遇到问题,拨打“”热线已成市民“第一选择”。
一线通达“接诉即办”
“你好,我家暖气不热,放了气仍然没有变化,能不能找相关部门来看看!”“我家旁边有个建筑工地半夜施工扰民,这事归哪管?”“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有困难,有没有缓缴政策?”“核酸检测出现混采异常,该怎么办?”……屋外寒风凛冽行人稀少,太原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呼叫大厅暖意融融,一派忙碌景象。
满载市民期待的一通通热线电话,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聚于此,接线员们有“呼”必应耐心解答,忙个不停。多名接线员,7×24小时服务,天不打烊,将市民反映的问题,源源不断派往相关责任单位,督促问题解决。
每天万余条热线电话,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有效解决公共服务热线号码众多、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过程缺乏统一监督等问题,整合各类公共服务热线和信息资源,让市民只记“一个号码”,只打一次电话,便能得到问题的有效解决,市政府对各类政务服务热线进行了整合。
截至年6月,“”热线已完成对“”“”“”等37条政务服务热线的整合。如此一来,市民只记“一个号码”,只打一次电话,只需一个平台受理,各级各部门依责限期办理,便能确保“接诉即办”,实现“”热线一号对外,一线通达,彻底打通服务市民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赋能“智慧”热线
市民王先生准备从外地回太原,想了解太原的疫情防控政策。拨打“”热线咨询,在电话排队等待过程中,他通过热线电话语音了解到,可在太原“”热线 “”热线成立之初,主要依靠热线电话受理市民诉求。现在,市民可通过 此外,市民的诉求,不仅需要部门处理后反馈结果,满意度回访也是重要一环。为了高效完成满意度回访工作,太原市政务服务热线平台系统使用AI智能回访功能,进一步提高回访工作效率。
“硬核”服务温暖全城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句话,热线接线员每天要重复几十次上百次。小到水电气暖,大到疫情防控,“”热线工作人员,全天候感受着城市的“心跳”,每时每刻贴着市民的心,用他们的真情服务温暖这座城。
今年2月,尖草坪区采取赋码管理措施,一时间,“”热线电话量猛增。为有效应对疫情期间井喷式增长的话务量,“热线”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在联通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全体人员服从指挥,用“硬核”的工作作风坚守岗位,全力畅通市民诉求渠道,以实际行动做好抗击疫情的“总客服”。
今年4月3日,小店区发现4例核酸初筛阳性感染者。4月7日,晋源区实行全域交通管制。4月10日,万柏林区实行全域交通管制。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加,封控管控区不断扩大,“”热线立即调整工作模式,名工作人员连夜到达指定酒店入住,启动“单位+酒店”两点一线工作模式,实行“三班倒”工作机制。对于封控区、管控区、健康码黄码、红码、怀孕哺乳等工作人员启动居家办公模式,与集中办公人员携手并肩,快速回应市民关切。4月13日,“热线”日均呼入量由1.9万暴涨至10.3万,与现有热线人员比例严重失衡。紧急时刻,“热线”面向全市公开招募远程居家办公“话务志愿者”名,同时联动联通公司客户服务部及政企客户事业部百余人,充实“热线”力量。
政媒联动太原首创
年7月30日,太原市召开的“”热线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充分发挥媒体作用,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讲好热线故事。
自此,太原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加大对“”热线的宣传报道,年11月,在《太原晚报》推出“一周声音”专栏,将一周时间内,市民来电的典型问题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办理答复进行整理发布。年4月,《太原晚报》又开设栏目,对“”热线的热点问题进行集中答疑解惑,使更多市民及时获取准确、权威的官方答复。“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市民拨打电话咨询防疫政策,造成电话量激增,这些电话中很多问题是重复的,报纸及时集中答疑解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热线’的压力。”市政府值守便民中心副主任王辉说。
本着发挥媒体力量,进一步做好“”热线宣传工作。年9月7日,太原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新添特殊席位——“太原日报社媒体专席”,并于当天正式启用。此后,太原日报社记者定时值守媒体专席,跟踪热点问题,实际参与热线办理等工作,促进一些问题的解决。9月13日,一位家住国师小区21号楼的居民拨打“”热线求助,他家楼外树木生长太过茂盛,枝叶伸到主卧窗户上,十分影响生活。随后,太原日报社媒体专席记者跟着热线“工单”一路采访,先后采访属地社区、园林部门,直到问题解决。
今年以来,《太原晚报》开设的《来自媒体专席的报道》栏目,报道了多起“”热线为民解忧的案例。“热线+媒体”的政媒联合,借助媒体舆论监督,促进了热点、难点问题解决。通过百姓 据了解,“”热线设立媒体专席是政府平台与媒体资源整合的一种创新,是太原市首创。媒体专席的设立不仅加强了“”热线的宣传,让群众更加了解“”热线的工作,也使“”大量的信息得到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实现政府服务与新闻价值联动。媒体专席启用后,双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分析利用和综合开发相关信息,合理、合法、合规地促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为市民办实事,为百姓解烦忧。
春风“话语”润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热线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它是“连心桥”,也是“晴雨表”,更是“听诊器”。他们把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穿于推进“热线”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优化“工单”运转流程,建立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指标的考核体系,提升服务效能,更好服务群众,交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太原晚报记者郭晓华
本版图片由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