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写作多年,渐渐就和一些编辑部有了往来,联系最多的当属《黄河风》编辑部。前几日编辑部约稿,说《黄河风》已满十岁,要开设“我与《黄河风》”栏目,请作文以记之。其时我还有些恍惚,满十岁?是连她的前身《保德文化》算在一起满十岁?然再屈指一数,不对,单是《黄河风》创刊已经满十年了。打开书柜,取出年的《黄河风》创刊号,崭新如初,仿佛昨天刚刚收到,然而这一转眼,时光已经过去了十年,让人生发出无限感慨。
十年来,我先后订过十几种文学刊物,《散文》《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黄河》《山西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文学》《国家地理》《美文》《天涯》等等,此外,还有省作协和一些市县赠阅的杂志。这一大堆刊物实在有些看不过来,实际上也没必要每一篇文章都去看,选择着读一些足矣。早年间也曾保存过自认为是有价值的一些杂志,《新华文摘》一大箱,《散文》一大箱,《人民文学》二十多本,但去年清理办公室时候,这些杂志连同三百余本书一道分赠了众文友。所有刊物里面,唯一留存的就是《黄河风》。也得感谢几位编辑,每年都有合订本,好收藏。写这篇小文时候取出来,九套合订本整齐敦厚(年尚未装订),从前往后摩挲翻阅,如同重返时光隧道。
我是《黄河风》的忠实读者,每一期都要从头看到尾。不是说里面的文章如何精彩绝伦,能超过一些大刊物,而是因为本地人写本地事,读起来亲切。我虽未远离家乡,不必像王维那样忙着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但听熟人娓娓叙谈家乡事,如同享用家乡美食,也是一件乐事。品味之余,还有诸多收获。人生在世,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同,然不管文化程度高低,对养育自己的家乡是应该有所知的。保德有几千年的历史,其间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事件等等,我知之甚少;保德疆域虽不算宽广,但依然有一些风景我未发现。此外,源远流长的地方民俗、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情趣追求,都值得仔细研究、探讨、记录。上述这些,《黄河风》里都有展现。“史海钩沉”、“历史记忆”、“民俗风情”、“故里人物”、“逸闻掌故”、“民间故事”,栏目纷呈,散文、诗歌、小说,形式多样。一册在手,总能有新的发现,总能受到若干启发。与此同时,一些新面孔的出现,也会带给人一种新奇。每看到有不认识的新作者,我总会问一声编辑,是哪一位,在何单位?看到小荷崭露尖尖角,雏凤清于老凤声,自是一种喜悦。
我也是《黄河风》的忠实投稿者。十年间,凡自己觉着有点眉目的稿子,都是先交《黄河风》来发。《黄河风》前两年是季刊,年改为双月刊,到年底,十年一共五十六期,其中四十九期上我发过文章。《黄河风》这片园地,培育了我的不少作品。许多作家介绍经验,说文章脱稿后,最好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就能发现不少新毛病。写文章如同酿酒,不能心急。而我还有另一个体会,文章如同章鱼,会变色,在不同界面上展示不同的模样。同一篇文章,在电脑上读来是一种感觉,打印出来是另一种感觉,印到书上则又是一种感觉。最能装粗的是电脑,文章毛病不易发现,最容易暴露毛病的是书本。一些电脑上读来似乎还不错的文章,往往印出书来就不行了。灯前看着是美人,走到太阳底下才发现满脸雀斑。我把稿子交给《黄河风》,然后去做别的事情。一月半载以后,刊物拿到手上,这就同时满足了改文章的两个条件:放了一段时间,印在了书上。打开逐字逐句来读,就能发现先前未曾发现的一些缺点。拿一支红笔,边读边改,描眉画鬓,涂油抹粉,将文章美颜一番,就可以出嫁了。《黄河风》发过的四十九篇文章,除过几篇序跋,先后又投往别的地方,其中《忻州日报》《太原晚报》等市级报刊发表二十篇,《华夏散文》《山西文学》《黄河》《山西作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十八篇。
地方文学刊物的任务,我以为应当是挖掘地方历史,传播地方文化,培育地方作者。有一些地方刊物,发表天南海北作者写天南海北的文章,致使地方刊物混迹于庞大的全国刊物队伍中,如同小拉面馆里卖海鲜牛排,高低两不就。十年来,《黄河风》坚持自己的办刊方针,立足于地方特色,所发文章皆为保德人所写,或者是写保德的。十年《黄河风》,吹绿多少新苗旧木。作者有十多岁的小孩,有七八十岁的老者,写作的人多,渐渐就形成一种氛围,对繁荣地方文化,陶冶民众情操,功莫大焉。十年来,黄河风吹遍全县,吹向周边地区,吹向全国各地的保德人。一些远在外地的保德老乡说,《黄河风》是瞭望家乡的一个窗口。去年我到窑洼乡科局村走访学校,老师坚守小山村已经十多年,而今总共教着三个学生,他拿起一本《黄河风》对我说,这上面有你的《高粱》。去年到府谷县参加一个诗词座谈会,府谷一位参会者由衷地说,你家的《黄河风》我是每期必看,办得好,我们府谷有三个文学杂志,但从质量上来说,三个也捏不成你家的一个。《黄河风》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文化是一种积淀,这种积淀不是轰轰烈烈,不是突飞猛进,而是细微的,缓慢的,需要旷日持久。春雨润物,寒露为霜,当时不易察觉,事后才能看得清楚。十年《黄河风》,徐徐而过,将保德大地上众多文化元素汇集起来,一枝一叶,一点一滴,缓缓沉淀,慢慢酝酿。现在展读这五十六册《黄河风》,已然有了一种醇厚的味道。再过一二百年甚至更久远,陈年的《黄河风》无疑将是保德文化宴席上的一樽美酒。
文章经国千古事,黄河风满十年春。十年光阴似乎很短,然要兢兢业业地将一件事操持十年,却也不容易。十年《黄河风》,凝结了保德的文化,也凝结着编辑们的心血。前任三位编辑已功成而退,希望继任者更上一层楼,让《黄河风》成为更加醇厚绵长的一樽文化美酒。
《黄河风》第一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