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太原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特点 > 聚焦钟楼街提质改造小靴巷里的晋商望族

聚焦钟楼街提质改造小靴巷里的晋商望族

发布时间:2025/3/6 13:02:49   点击数:
<

钟楼街上的巷子,大大小小十来条,名称各有各的来历,每条巷子背后都有一串串故事,比如靴巷。

▲改造后的靴巷青石铺路、赏心悦目。贾鹏米国伟摄

小巷春秋

与常人理解的不同,阴阳巷并不是因为占卜算命先生聚集得名,而是因其周边建筑遮挡,巷子狭窄,一天晒不到多少阳光,半阴半阳而得名。至于豆芽巷,更不能因太原有柴市巷、棉花巷等主营柴火、棉花,就想当然认为这里是卖豆芽的地方。豆芽巷名字的考证结果是:因狭窄曲折,且头大尾小,恰似豆芽而得名。至于靴巷来历,是因为巷子里有众多制作、销售靴子的店铺。

从钟楼街西口进入,路过食品街,街道北侧第一条巷子就是靴巷。巷子不长,大约百余米,宽亦不足五六米。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巷子,当年繁盛时候,想穿全太原最好的靴子,须来此处才能买到。82岁的张允敏是“老太原”,打小就住在钟楼街附近,对这里很熟悉。在他幼时的记忆以及长辈们的讲述中,过年的时候,靴巷总是人头攒动,买鞋的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靴巷销售的靴子,分官靴、民靴、武靴等种类。官靴自然是官员穿的靴子,武靴则是行伍之人标配,平时习练、出门打仗少不了它。区分官靴、民靴的标准,除了花纹样式,主要是看靴底厚薄,官靴底子要明显厚于民靴。靴巷内当年聚集了多家制作、销售靴子的作坊与商号,最著名的老字号是“亨升久”。“亨升久”鞋店旧址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年),由山西寿阳商人梁晋亨创办。据说,当年慈禧太后仓皇西逃,到山西后,她的卫士疲惫不堪,鞋破得不能穿,是“亨升久”鞋店为他们提供了一批“武备鞋”才脱离困境,后来慈禧太后特地赐名“回京鞋”。

这次钟楼街改造,靴巷也在其中。市建设部门负责人介绍,过去该片区域的地下管网严重落后,远不能满足需要。这次改造在地下敷设了各种管线,实现了雨污分流,路面铺设水稳层后,也铺装了石材。对两边低矮的房屋,迎泽区进行了翻新改造,目前正在加紧实施。行走其间,青石铺路,赏心悦目,传统建筑鳞次栉比,感觉有点穿越。

诚信为本

历史上的钟楼街,以三大特点闻名三晋,商业、金融、文化。这里有山西最早的报馆,也有以“共和”命名的市场。靴巷的建筑中,“书业诚”旧址最为有名,旧址位于靴巷35号,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前楼欧洲风格的阳台和精美的铁艺装饰,在传统中国四合院中并不多见。

旧址保存完好,可见市文物局于年3月在旧门上沿悬挂的“书业诚旧址”牌,上书:书业诚是祁县渠仁甫先生于年所创办的书店和寓所。其前身是清乾隆年间山西历史上最大的私人书坊——“书业德”,主营书籍、字画,兼营文房四宝、文具、办公用品等。建筑采用中西合璧式,占地面积近平方米。

祁县渠家是晋商望族之一,在祁县有渠家大院。渠仁甫老先生是开明绅士,既是爱国商人,还兴办教育、热心公益、弘扬传统文化。“书业诚”顾名思义,关键是“诚”,做买卖贵在诚信,这是“书业诚”的经营之本。张允敏介绍,小时候大人们总爱去“书业诚”买宣纸等文化用品,货品质量上乘、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这也印证了晋商“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传承晋商精神,彰显晋商特色,让这座特色建筑焕发新的风采,迎泽区已作了详细规划。

靴巷与钟楼街一样,在改造前主营服装。同类业务在市内已是遍地开花,在实体店铺受到电商冲击最烈之际,我市大手笔改造钟楼街,引进新业态,以现代理念重新聚拢老商业区人气,体现的是一种担当、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从这个角度讲,靴巷的未来会更加美好。(记者陈剑)

来源:太原晚报

有害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tyrbsj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hfhdd.com/wbtd/3463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