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太原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群众 > 人文院报九月电子刊middot第

人文院报九月电子刊middot第

发布时间:2022-7-11 20:26:02   点击数:
微信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
01

发掘湮没的历史,追寻遗失的故事

——记采访汉师徐嘉怡

徐嘉怡

行走在浙东唐诗之路上,沉迷于王阳明历史之戏剧里,她是团队里温柔细心的知性担当,也是严谨能干的负责人,她就是汉师班的徐嘉怡。两条蜿蜒的科研线交织在一起,开启了她精彩绵延的科研生涯。在这次面对面的交流之中,笔者深谙科研之道,并为她的科研精神所感动。

“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做课题研究的呢?”

“也算是机缘巧合吧,大二开始就有做课题的想法了,就想着去试一试。因为当时也不知道从何做起,就先咨询了班主任,在她的推荐下我找到了俞志慧老师,了解到俞老师正在做浙东唐诗之路的课题,兴趣指引下,我毛遂自荐加入俞老师的课题,而俞老师是个很随和的人,很鼓励学生去做课题,就同意带我一起做。幸运的是,俞老师就是我大二的古代文学老师,所以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跟着他做课题,并且幸运地当上了项目负责人。”

她说,每一个课题对她而言都不只是普通的课题,在寻找资料的同时她也在寻找自己的方向。

如果说大二是入门,那大三就是她的坚守时刻。“我大三主要专注于阳明戏戏剧冲突并申报校级课题,但浙东唐诗之路的课题也是一起兼顾、同步跟进。”

“那浙东唐诗之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是什么呢?”笔者问道。

“绍兴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自魏晋时期起就吸引很多了文人墨客,此后的唐宋诗人更是慕名而来瞻仰名人遗迹,并留下了丰富的诗词作品。其实不止浙东,很多唐诗之路中都蕴含着很丰富的文化,而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利、县志、地名方面。”

那些我们口口相传的东西就一定是真的吗?

那些可信度存疑的历史就不需要考证了吗?

那些失传的文化真的找不到了吗?

她向自己发问,也向社会发问。为寻找答案,她带领团队研究古籍,在古籍中追寻历史的遗迹,并不断考证、编写,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历史,这就是科研项目的价值。同时,她也在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因为自己的研究可以让被湮没的历史重焕光芒,所以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谈到这里,她的脸上就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然而,课题的研究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总是有着许多难以预知的困难和挑战。

“因为我们是研究古代文学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翻阅大量古籍,挑战繁体字、文章断句,而古籍本身也存在字迹不清的情况,所以阅读考证是有些困难的,如果研究者对课题本身没有兴趣,那么做课题肯定很煎熬。同时,我们也需要与同学、老师、学院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她还向笔者坦言:“我们也遇到过瓶颈期,大二到大三的暑假,我们每天都需要根据研究成果编写并修改小故事,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项目进展到中间阶段时感到难熬是很正常的,但是你如果不做下去,那么这个项目就没有了,只有坚持做下去,这个项目才可能会有满意的结果。”一年前,她在为作品的输出烦恼;而一年后,她已云淡风轻,直面挑战。

“那作为研究课题的学生群体里的‘老人’,在课题方面,有什么经验要分享给学弟学妹的吗?”

“首先,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课题,如果没有兴趣,那么你可能很难熬过课题的瓶颈期,最终很有可能放弃研究、最终失去你的课题。”

“其次,我觉得绝对不可以抱着功利的想法去做课题,不能为了考研或加分去做课题,因为课题是长期投入的成果,抱着功利想法去做是绝对不可能做好的。无论是止步于校级还是要做到极致冲刺省级、国家级,都是需要艰苦付出的。”

“同时,一旦开始做课题那么你肯定是要负责到底的,不可以敷衍结束,这牵扯到科研课题研究精神,不可以因为困难就停止。一旦开始,就要坚持贯彻科研精神,要有责任感,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她不断强调责任感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能怀着探索的初心去调查,去钻研,去升华。

眼前的康庄大道已为她敞开,谈及未来的选择时,她也大方透露自己想要考编、当老师的计划。充实忙碌的大学生活,让她看清了现实的本质,她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那之后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从心出发,向着理想与目标无畏前进。

(娄雨彤)

02

充实自我,追风向前

——记采访汉师姚励捷

姚励捷

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身在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让奋斗成为青春永恒的注脚,成为社会的灯塔,点亮社会。近日,在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汉师班的姚励捷同学凭借课题《绍兴地区方言歌谣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荣获三等奖,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他,和他聊聊荣誉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为课题的团队组长,他深知团队分工的重要性。他向笔者介绍,“我们这个课题脱胎于年的校级课题——《浙江境内北部吴语歌谣研究》,涵盖和收集了绍兴、萧山、嘉善和湖州四地的方言歌谣。由于组内成员来自浙江省内的不同地区,因此我选择了让每位成员负责自己的籍贯地素材收集和内容分析,以尽可能多的积累原始素材。在进入挑战杯备战环节后,团队在指导老师施俊老师的建议下,将重心聚焦到绍兴方言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更好地摸清当前群众对方言歌谣的熟悉情况,了解歌谣的传承现状,在社会调查阶段,姚励捷团队采用了集体走访和电话连线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多地囊括各年龄段的群众。在写作环节,由每位成员认领调查报告的一部分,对采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

团队的收获同样离不开姚励捷作为组长的责任意识,他说:“施俊老师说我作为组长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在调查报告的后期修改中,基本是我负责统稿、修改和校对工作。”

一方水土一片记忆,一声乡音一份联结。谈及课题的创作灵感,姚励捷称他注意到了国家对地方文化的重视,以此生发:“我们首先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hfhdd.com/wbqz/3253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