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生吐槽:国人喜欢输液绝对世界第一,不管有病没病,也不管什么病,经常遇到病人要求输液!
纵观身边,确实是这样!但现如今,这观念真的改改!给你讲几例悲剧,也许你能明白!
江西男子因输液致死“只是一点小病,就在诊所打了点滴,没想就出事了。”近日,广州天河员村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一名年轻男子在住所附近一家诊所看病打点滴过程中出现意外,猝死在诊所内。
事发后,诊所前已拉起警戒线,警察和法医正在诊所内勘查。“中午1点多钟就出现意外了。”目击者介绍,有10急救车赶到现场,空车回去了,已无法抢救。
从知情人士了解到,死者今年40多岁,姓冷,来自江西,在广州奋斗多年,目前是一家叫X艺装饰公司的负责人。“经济实力还不错。”该知情人士透露,死者平时身体挺好,事发前只是得了一点小感冒,医院排队,所以就到诊所就医,谁也没想到会发生意外。警方表示,目前此事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江西8人因输液致肾衰竭今年7月,医院病床上的莲花县女子刘年仔一直想不通,自己在私人诊所打几瓶点滴治疗感冒竟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让自己身染恶疾,成为一个肾衰竭患者,现在不得不让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和儿子都回到身边来照料自己。除了刘年仔,莲花县湖上乡还有7名在当地诊所和乡卫生院打过点滴的村民,同样先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症状。事发后,8名患者躺医院的病床上,接受血液透析等治疗。
接连不断因胡乱输液而导致的悲剧告诉我们,输液不是万能的!这篇文章详尽说明了危害所在,一定要仔细读。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当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
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
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有的医生常大量为病人输注维生素C。其实连续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滥打“吊瓶”的输液反应也很严重。
某科研单位统计: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7例。
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16微米的微粒54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毫升药液中就会有0万个微粒。
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对策:
一、医院或诊所看正规的医生,根据病情用药而不是为了其它去输液!
二、医护人员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和减少微粒的产生,同时使用合乎要求的液体、输液器、注射器,尽可能过滤掉微粒。
减少和避免输液的不良反应发生。输液打吊瓶,因其见效快、疗程短而深受青睐,但是现在,很多人无论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纷纷要求输液。特别是换季之时,感冒发烧的患者大幅增加,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而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其实根本用不着输液,吃些药,多休息休息就会好。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