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机制创新,太报集团所属媒体采编质量及行业、地域影响力显著提高,集团经营逐年向好2010年底,集团完成经营收入2.4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865万元,达到建社59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改革前的2008年相比,同口径增长3392万元,比2008年增加了7倍还多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幅达到45.4%日报、晚报的发行量也大幅度增加
这是全国第一家自办发行的党报--山西太原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太报集团")的改革成绩单,文化体制改革使太报集团主旋律声音格外强劲,事业发展的路子也越来越宽
太报集团传媒方阵日渐壮大,在传统的《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新闻网"三报一网"的基础上洛阳晚报电子版阅读,增加了用户10万户的太原手机报和日报、晚报、商报3个网站,形成"四报四网"格局下一步集团还计划再增加两个子刊,以实现报业集群优势
新华社记者王存理、晏国政
太报集团党委委员、《太原晚报》总编辑王福庆表示,近几年集团人心齐人气旺,事业正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其中的关键是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各个领域全方位坚持改革创新,并由此形成了一套新的运行体系"
以往编辑工作与广告业务分割,互不关联,广告部门费尽心力拉回业务,却经常因版面问题互相扯皮对此,集团加大改革力度,把对编辑部的奖励与集团广告任务的完成挂起钩来4年来,《太原晚报》编辑部在配合完成集团给广告公司下达的广告任务后,每年都可得到集团给予的近百万元奖太原晚报电子版在线励
同时,集团开展了以绩效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改革,对太报传媒公司的广告、印刷、发行、物业4个分公司的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并在广告分公司、《太原晚报》等部门打破传统模式,构建了"干得多、干得好就拿得多"的新机制
新华社太原5月11日电题: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山西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改革成效显著
在经营管理上,太报集团首先对所属经营单位实行"放权松绑",赋予其人事管理权和财权,对广告、房产租赁等业务资源,一改过去的运作模式,一律实行公开竞拍仅分类广告一项,公开竞拍后的收入就较原来翻了一番还多
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太报集团严格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的要求,评估剥离经营性资产,全部用于公司化运营;所属经营性太原晚报数字报公司正式办理了企业工商和税务登记手续;核销了原经营系统自收自支的事业编制;企业人员按规定签订了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并按照企业管理办法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保险;一举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人事分配制度先改
发展多元化经营
(本文来源:新华网)
采编经营机制创新
改革的序幕首先于2007年在太原日报社的人事制度方面拉开,内容是在经营系统全面推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国柱说:"发展的关键是用好人要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渠道把口碑好、努力工作、能力又强的业务骨干用到关键岗位"
经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太报集团焕发了生机,实现了轻装上阵、华丽转身
在做大主业的同时,太报集团主动进军文化产业,发展多元太原晚报电子版化经营党报蓝海数字发行--目前已有200个数字发行亭入驻社区,吸纳民营资本600万元,组建成立了山西蓝海网拓文化有限公司负责日常运营太报传媒印务园区--2009年6月开工建设,吸纳民营资本1000万元,去年底一次试车成功,承印报刊种类也比过去新增20多种;今年上半年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成为集报纸印刷、彩色印刷和商业包装印刷于一体的一流印刷包装基地高档商业彩印包装生产线--去年通过国际招标正式上马,投产后每年可新增利润1500万元以上新开发的高档电子阅报栏不到半年时间,已进入50家党政机关和宾馆以及窗口单位的重要位置目前,集团正在与北师大商谈校企合作意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完)
在太报集团办公大楼采访,记者发现,各报编辑部楼层电梯间的齐鲁晚报电子版阅读评报栏最为红火,朱笔签批的意见随处可见2010年,集团获得山西新闻一等奖13件,与改革前的2008年相比,增加了4件,增幅达到45%
太报集团2009年4月正式组建成立,报社以组建成立集团为契机,顺利完成了经营系统公司化运作、报网改版和机构、人事、薪酬、职称聘评、经费包干等一系列内部机制改革
改革后的太报集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董事长)负责制,以总编辑委员会和太报传媒公司为集团两翼,集团处室减少23.3%、科室减少77%
在事业编制人数精简一半的情况下,偿还历史贷款和欠债近1个亿,资产总额净增15%,从连续3年亏损转为连续4年盈利,职工收入大幅提升,报刊影响力日益提高,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为办好报纸这一主业,太报集团对所属报、网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对所属媒体实行分类太原晚报数字报纸管理,邀请国内业界专家、学者为报社采编人员定期授课,并成立了专家评报组,每天点评报纸版面和稿件,以此提高业务水平
呼和浩特白癜风医院地址太原最好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