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非遗故事
赏皮影表演
探科技奥秘
……
本报小记者赴省城“游中乐学”本报讯记者顾超报道8月12日早上6点半,30名阳泉日报小记者乘车赴省城太原,踏上了阳泉日报与山西晚报联合打造的“暑期研学”之旅。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小记者们抵达了研学的第一站——山西工艺美术馆。走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大厅,小记者们就被各色的非遗展品所吸引。
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为小记者们介绍了我省八大晋字品牌“晋酒、晋药、晋醋、晋艺、晋风、晋韵、晋味、晋茶”以及省工艺美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陈列的非遗作品。
大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漆器、刺绣、雕塑、器皿等展品,不时记下自己感兴趣的非遗故事。从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到精致的工艺品,小记者们在各类展品前驻足欣赏,感受非遗的魅力。
在晋韵小剧场,小记者们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皮影戏《猪八戒背媳妇》。有趣的故事情节、精美的皮影人物,看似简单的皮影到了艺人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场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大餐吸引了小记者的目光。在皮影戏大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还亲自体验了一把皮影戏表演。
研学的第二站是赴山西晚报参观。在山西晚报的会议室里,小记者们观看了《山西晚报二十四小时》专题片,了解了全省发行量最大的纸质媒体背后的故事。同时,大家聆听了山西晚报记者讲述采访故事。
在研学第三站——天才工场科学实验室太原校区,小记者们参与了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
“将滤纸放入离心管,压实后加入棉花……”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换上白色的实验服,学习制作净水器。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小记者们根据教程在离心管中依次加入树脂、活性炭、石英砂等物质,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就诞生了。小记者付天彧最先完成了净水器的制作,他将一杯有杂质的水倒进净水器中,很快,水中的一些杂质就被过滤掉了,净水器底端流出了清澈的水。
完成了一天的研学体验,小记者们带着亲手制作的净水器和研学证书满载而归。“这次研学活动太充实了,真是长了见识。”小记者李好开心地说。
小记者佳作分享
丰富的研学之旅
梁景钰
上站小学三(1)班
终于盼来了小记者的研学之旅,我们一大早就向太原出发了。
我们先来到了山西工艺美术馆参观。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藏品。最有价值的要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了。这简直就是山西历史大回放,也是山西的发展史。我们还欣赏到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展,并且观看了皮影戏大师的精彩表演,还在皮影大师指导下,上台表演了皮影戏。
接着我们来到了山西晚报社参观,《山西晚报》是唯一以省名命名的晚报,创刊大概有二十年,日发行量达27万余份。《山西晚报》是在山西全省和太原市发行量最大的纸质媒体。报社的老记者们还为我们分享了他们宝贵的采访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
下午我们来到了天才工场实验室,老师为我们做了三个神奇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松松软软的像蛋糕一样的大象牙膏;最神奇的要数”火焰掌”了,老师在泡泡液里加上了丁烷这种气体,带上手套舀取可燃物,用火点着,但是手却没被烫伤,真不可思议呀!第三个实验是我们自己动手制作净水器,我们的净水器是由活性炭、石英砂、棉花、树脂、滤纸几层组成的,当老师把发黄的水倒入净水器中,流出来的就是可以饮用的纯净水啦。
通过这些神奇的实验,我觉得科学的魅力太大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今后要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学习。
快乐研学
刘玥彤
市实验小学二(1)班
我今天刚从太原研学回来,和大家说一个在天才工厂做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科学小实验吧!
首先把滤纸揉成一个团放进一根玻璃管子里,这可不是一根普通的管子,下面还有一个神秘的小孔呢!接下来我们依次放入棉花、树脂、棉花、活性炭、棉花、石英砂、棉花。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放这么多次棉花吗?因为棉花起到了隔离的作用,非常重要哦!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把浑浊不堪的脏水倒进管里,哇!从下面开小孔里滴出来的却是清澈无比的净水。太神奇了!这样的知识我以前可从没学过,真是大开眼界呀!
下一次研学之旅,我们一起出发吧!
太原研学之旅
赵嘉为
郊区育才小学五(41)班
清晨,我们乘上大巴,开始“太原研学一日游”。
第一站是山西工艺美术馆,里面陈列了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品,每一件都具有山西特色,每一件的做工都非常精美,这些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看的我眼花暸乱。
结束了对工艺美术馆的参观,我们到了第二站——山西晚报社。我们进入了一栋宏伟高大的楼房,17层至20层是山西晚报的办公区,通过对山西晚报的了解,我知道了山西晚报有热线电话供人们询问,因为有时会有嘉宾,客服就会将电话接到嘉宾那里,然后问问题,另外,我也知道了记者的辛苦和危险,以及记者的正义凛然,就这样,第二站的研学结束了。
第三站是有趣的科学实验室——天才工场。首先,有几位老师给我们做示范实验,我们看得目不转睛,好奇极了。总共有三个示范实验,大象牙膏神奇无比,二氧化碳灭火更是知识量十足,火焰掌吸引了众多眼球,只见火焰瞬间在手掌上燃烧起来,让我胆战心惊,可是手掌和手套都毫发无伤,真厉害!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净化与污染的实验,我们埋头苦干,将脏水净化成了干净水,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水资源的稀少,懂得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真是收获满满!
傍晚,我们带着一天积累下的知识,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充满奥秘的一天
米京义
阳泉十中四(2)班
8月12日我们要到太原研学,我对这一天充满了期盼。
早上6点15分我来到了阳泉日报社,上了大巴,一天的研学之行开始了。
我最感兴趣的是天才工作室,在大厅的一个桌子旁,我认真观看了三个有趣的实验,其中一个是把白醋和小苏打放在一个锥形瓶之后,会发现瓶底出现一些气体,就像雾化器里的雾,再点几支蜡烛,用瓶口对准火苗,火会自动熄灭。
接下来是自己做净水器,我们先听老师讲净水器的原理、流程。之后,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原材料,棉花、大离心管、“小黑石头”(活性炭)、“小水晶球”(树脂)、过滤纸、石英砂等,再按先后顺序放进去就做成了净水器,无论多脏的水,经过过滤,出来的水就会变的干净。
回到家,我把从太原带回来的成果向妈妈展示一遍,妈妈说好神奇。
这次研学,让我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也让我明白知识是学无止境的。
自制净水器
李若涵
小南坑小学六(4)班
8月12日,我们小记者一行来到太原“天才工厂”实验室,分别观看并尝试了“大象牙膏”“火焰掌”,“灭蜡烛实验”以及“自制净水器”等实验,这些都是跟水有关的。我最感兴趣的是自制净水器装置。
首先在离心管底部,塞入揉成团的滤纸,它的作用是保护上面的材料不要漏下去,接着是一层棉花,它是用来隔离材料的,一共有四层棉花。第一层棉花上面是树脂,它的作用是吸附重金属元素使硬水软化。第二层棉花上面是活性炭,它是用来吸附异味,臭味,提高水的纯净度。第三层棉花上面是石英砂,它是用来去除大颗粒杂质,泥沙等。最后再放上第四层棉花,用一个小的离心管挤压一下,就完成了。再将它放入一个塑料瓶中,然后我们将污水小心翼翼的倒入最上面的那层棉花上,看着他慢慢的渗透下去。接着再倒……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我看见最下面的滤纸,好像是湿了。
第一滴干净的水,终于从离心管最下面的小孔中滴了出来,我高兴的快要跳起来了,然后水开始不停的往下滴。实验成功了。但有些的同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净水装置半天也没有滴下来一滴水。老师说他们的材料一定是塞的太紧了。看来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经过多次的实验,讲究方法。
最后我们进入了水的人文课堂从水的起源到水成语,诗句,最后还讲了孔子论水这篇课文。比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都让我们感触很深,看来水不仅在实验中发挥的很大的作用,在人文方面也有巨大的成就呀!
这次研学游,让我对保护水资源更加坚定了,要不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了。
“西”游记
李沐熙
北岭小学五(1)班
今天,小记者们研学活动的目的地在龙城——太原。
凌晨六点,我们就坐上大巴车,一路往西,开始了一天的旅程。首先,我们来到了山西工艺美术馆,在那里见识了各式各样的瓷器,观看了有趣的皮影戏,我还亲自扮演了一下“孙悟空”。下一站是山西晚报社,我们在那里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观看了由记者阿姨们拍摄的《24小时》,一位记者阿姨为我们讲了三件她曾经去采访时发生的惊险事情,让我不禁感叹,每一篇新闻报道的背后都有不一样的艰辛。
最后一站是天才工场,这也是今天的研学的终点站。我们在那里学到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自己动手做的过滤水的小型净化器。首先,取来过滤管,把一张滤纸揉成团塞进管里,压得紧紧的,然后放两团棉花和树脂在上面,切记,树脂放完了不可以压;依次再放入棉花和活性炭,这次要压紧;最后再放入棉花、石英砂;封口处再放入一团棉花压实。好了,一个小型水净化器就此大功告成!试一试净化效果:我把泥水缓慢地倒入进口处,过一会儿,就从管子下面的小口流出干净的水来。“成功了!”我兴奋地叫起来。
今天真是一次难忘的“西”游记!我不仅认识了各种瓷器,感受了皮影的魅力,体会到了记者们的辛劳,我还了解到尽管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是能让我们饮用的却不多。我们一定要珍惜水资源,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暑期研学活动纪实
张秉琦
洪城河小学五(3)班
8月12日,我报名参加了阳泉日报小记者暑期研学活动。这次的研学活动可真是让人满满地长知识啊!
一大早,我们都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跟随老师乘坐大巴奔赴太原。
首先我们来到了山西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有趣的、好玩的物品,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我们跟随着专业的讲解员,对好多物品有了详细的了解,也知道了这些非遗精品背后的故事。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剧场,零距离观看了皮影表演,感觉我们中国的古人真是聪明,几根小棍,几张纸片,一张幕布,一盏灯,就可以为人们带来欢乐。我们看得是津津有味。表演完后,我们也亲自上手,过了一把瘾,小记者们都被逗得哈哈大笑!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山西晚报社参观学习,通过叔叔阿姨们的介绍,我们知道《山西晚报》是全国唯一一家以省名命名的晚报,创刊于年12月1日,现在是山西全省和太原市发行量最大的纸质媒体。
下午我们又来到天才工场实验室,做了几个有趣的实验:火焰掌、干冰秀、大象牙膏等。在实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制作了一个净水器。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从水字的字源到与水有关的字、词、诗、句、段和篇等,这下知道真正的“水”了。我们也要保护好水,节约用水,因为水是我们生命中的必需品哦!
这次的研学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我也从中学到了好多有用的知识,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
太原一日学
高振轩
洪城河小学四(8)班
8月12日阳光明媚,是阳泉日报小记者到太原研学的日子。早晨我早早来到阳泉日报社,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迫不及待的想早点出发。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研学第一站——山西工艺美术馆参观。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两只五彩缤纷的孔雀,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进美术馆,立刻吸引我们的是一个窑洞和一个小院子的模型,真是栩栩如生。走进院子里有一些石雕,如百鹿图、百福图等。这些石雕足可以看出工匠高超的技术,我为他们点赞,为他们骄傲。之后我又看见了一个黄鹤楼的模型,雕得特别精美,还有一张剪纸如仙境一般。乘着电梯上了楼,我们零距离看了皮影戏,并且在皮影戏大师的指导下,我表演了“猪八戒学走路”。这次亲身体验,我感受到了中国非物资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午,我们来到了山西晚报社参观,听一位老师讲她遇到过的惊险事件。
最后,我们来到了天才工场。老师细致的给我们讲解了水资源的分布,水是如何被污染等等,让我们懂得了要节约用水。老师还和我们一起做了大象牙膏、火焰掌等,最令我难忘的是我自己亲手做了净化器,这让我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天的参观研学,我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真心期待下次的研学活动的到来。
摄影:廉赟梁爽顾超刘文娇
编辑:朱虹廉赟
——本次活动特别感谢——
山西晚报社
lianyun